近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90多名师生志愿者组成13支服务队,活跃在柞水县各村镇小学和对口村组,用实际行动书写“万名学子扶千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脱贫攻坚活动的绚丽篇章。 该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在去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部署,细细筹划,组建了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带队、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的13个实践活动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
“助力柞水休闲游”互联网+旅游服务队主要是对柞水县的休闲旅游情况进行调研,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和发展思路,推动旅游与商业、交通、食宿、娱乐、文化创意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旅游的现代化手段,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利用电子商务销售本地土特产和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柞水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柞水小镇休闲游”文化品牌。
“微帮”电商网销服务队调研柞水县马房子村及周边村的农产品、土特产情况,开展“农村电子便民服务平台”讲习活动,教村民学习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构建多级互联网电商平台,在去年帮建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打通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帮助村民运用电子商务销售自家的蜂蜜、土鸡、木耳等农产品,尽早脱贫致富。
“馨心”山区儿童心理帮扶队为山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心理知识、疏导心理问题、培养健全心智,以“调研+辅导+有效性分析”的模式开展调研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较完备的心理支持系统,促进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向日葵” 英语支教队开设英语听说、写作、互动等特色课程,针对山区儿童建立一对一长期帮扶计划,与当地学生结成笔友,在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每月保持一次通信,通过书信了解孩子英语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予以帮助解决。
“青衿”传统文化支教队为小岭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国学课程,培养学生对棋艺、剪纸、陶瓷、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蒲公英”艺术支教队发挥学院大学生社团优势,为营盘镇九年制学校学生开设礼仪、器乐、书法、绘画、舞蹈、体育、语言艺术等艺术课程,今年已是第二年。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欢迎。
“树梦”留守儿童支教队针对柞水县马房子村七坪完全小学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为该校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是这项活动开展的第三个年头,参与的学生众多,支教者热情高涨,成效显著。
柞水休闲旅游调研队在柞水境内各景点实地考察调查,探究资源优势和特性,通过与村民访谈的方式,搭建“旅游+教育”的扶贫模式,形成以学助旅、以旅助农、城乡互动的新格局,增强当地群众自我融入当地旅游业的能力,逐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调研队调研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探究山区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开发山区儿童的心理潜能,帮助他们提高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能力,增强山区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
留守儿童英语教育现状调研队深入村户,了解当地小学阶段英语教育发展状况,与小学生交朋友,营造愉快、生动的英语环境与氛围进行实验教学,提出提升当地小学生英语水平的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队调研柞水地区小学生及家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针对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认知+实践”的教育模式,帮助当地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加深当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现状调研队针对柞水县营盘镇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学生艺术教育现状,做出可行性方案,并通过现场示范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达到提升学生艺术水平的目的。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研队针对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柞水县马房子村七坪完全小学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播放励志视频、讲述我国科学家为国甘愿奉献的感人事迹,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升他们对未来人生的自信心。
源文件:陕西省教育厅